近期以来,大崀镇积极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措施,出台制定相关措施方案,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抓落实,实现了重要时间节点“零”火情,守好一片绿色,护好一方平安。
加强巡山护林。
落实监管责任 强化全民宣传
大崀镇落实监管责任,实行驻村工作组、村干部、护林员包片包山头责任制,及时制定更新了《大崀镇森林防灭火“包山头”网格化责任分工表》,落实镇领导、镇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包村小组、山头地段的责任网格化,划分镇村干部包村小组山头地段的森林防火责任区,明确工作内容,并建立问责制度,各包片包山头负责人在重点节日、特殊气候落实巡山和设卡工作责任,对责任山头负防火责任。
该镇在全镇历年的火警隐患点设立防火监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松林、振民、沙田、坑塘、琶迳5个村设点),监测点确保有风机、灭火把等设备。由镇林业站人员和各村护林员组成值班人员,负责在特防期期间每个监测点每天(雨天除外)安排2名人员驻点开展防火监测和防火宣教,及时发现报告和证据固定,实时做好防灭火工作,确保守住重点,出现山火能及时打早小。
设置防火监测点。
为切实加大森林防灭火的宣传力度和宣传频率,该镇充分利用广播、网络、乡村大喇叭、“敲门进户”等线上线下有效手段进行宣传,切实将《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有关规定,宣传到村小组、到户、到人,全力营造全民森林防火氛围。
在此过程中,大崀镇实现宣传全覆盖,切实提高群众用火安全意识。同时,抓实学生宣传教育,让青少年树立加强森林防火保护生态意识。召开村小组长防火工作会议,由驻村工作组和村支部书记召集全村村小组长召开森林防火专题会议。抓执法宣传教育,让群众从心底里敬畏森林防火法规法纪。
学校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
为有效管控林区野外用火,依法查处野外违法用火行为,严厉打击森林火灾肇事者,大崀镇设立举报有奖制度,奖励提供野外违规用火线索举报人,力争每一宗山火都能及时查处。同时提出,发生森林山火,镇执法办和派出所要第一时间到场调查取证,及时做出处罚决定或移交处理,对野外违规用火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全社会宣传。
完善各项应急措施 确保“防患于未燃”
为提高扑火响应速度,大崀镇对扑火队伍进行提前编组优化,确保每个行动小组有组长、副组长,明确每个组员负责携带的设备,负责的主要任务。
目前,大崀镇将60名扑火队员编成7个扑火小组,保障防火物资,为每个打火组配备风机、打火把、镰刀、对讲机等,为每个扑火队员配备防火服、解放鞋、头戴电筒、防火头盔。同时成立1个由应急办、党政办、林业办、财政所组成的后勤保障组,具体做好用油用车、饮水、送餐、采购物资、参加行动人员统计和使用私车登记等保障服务工作。10月14日,大崀镇对编组人员进行了集结演练,保持临战状态,确保扑火行动安全迅速、有序,指挥有度。
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拉练。
此外,大崀镇还对易患山火的各山头连接处,坟头地边进行清理间断,对往年常起火的区域进行提前演练,确保“防患于未燃”。
从9月份开始,大崀镇组织各村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森林火险隐患“清坟边、清林边、清地边、清隔离带、清旅游景区内可燃物”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火险隐患“五清”大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镇共清理神坛社庙森林火灾隐患30多处,清理公墓、连片坟地周边可燃物隐患154处,清理集中连片纯松林可燃隐患1200亩,清理防火带、上山道路阻隔带逾25公里,清理防火区内电力、通信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周边可燃物隐患26个。目前,大崀镇各村共规划了28条防火带共118700米。
大崀镇还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近期以来,大崀镇及时检修好、补充好各种扑火机具和物资。镇综合应急救援队、村半专业扑火队队伍进入临战状态。镇应急队伍和邻村半专业扑火队员均能在预期时间内携装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待命,确保应急处置的实施。全体镇干部下沉各村与村干部、护林员一起每天上午9时起至当天20时止进行常态巡山,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坚决把森林火灾消灭在初始状态。同时,进一步规范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严格落实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主要领导带班制度,结合“两化两员”平台,强化第一响应,做到对野外火情第一时间上报,收到热点立即核查,确认火情立即报告并第一时间组织扑救。
记者:段灿
通讯员:陈文浩 邓晓慧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